叶穗林医生警示:情绪化进食,血管危机悄然来袭!

发布日期:2025-04-30来源:宏韵中医心脑血管科

    在日常诊疗中,叶穗林医生发现,越来越多的人存在情绪化进食的问题,而这背后隐藏着对血管的巨大伤害,以及焦虑、抑郁与血压升高的双向关联。

    情绪化进食指的是人们在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的驱使下,通过大量进食来缓解情绪。叶穗林医生解释,当人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时,身体会分泌如皮质醇等应激激素。这些激素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,使人更倾向于选择高热量、高脂肪的食物,从而导致情绪化进食。

    长期的情绪化进食会使体内脂肪堆积,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,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,使血管变得狭窄、僵硬,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。为了保证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,心脏需要加大泵血的力度,进而导致血压升高。

    反过来,血压升高又会进一步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。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药,担心病情恶化,生活受到诸多限制,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,使其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的状态。而负面情绪又会再次引发情绪化进食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

    叶穗林医生提醒大家,要学会正确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,避免情绪化进食。可以通过运动、听音乐、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情绪。同时,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,控制热量摄入,多吃蔬菜水果。如果发现自己有情绪问题或血压异常,应及时就医,寻求专业的帮助。